全国服务热线
021-54071842

环保工程及设备

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Equipment

● 环保装备定制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
● 移动式处理设备出租及管理运行
● 环保工艺现状评估
● 工艺可行性评估
● 现场中试服务
● 环保工程总承包
● 技术难度项目的联合启动调试
● 原设施处理能力升级改造

高盐高COD强酸/强碱型废水的四相催化氧化

常温常压工况、低压直流电、不需酸碱预调节、无化学危废污泥、能介消耗 低;处理之后的出水可生化性提高、酸碱部分中和、盐分部分降低、COD干 量部分削减;替代传统三效蒸发、芬顿氧化、铁碳氧化等。

超高氨氮浓度废水的氨氮回收净化

常温常压工况、能耗极低、废水中的氨氮回收为硫铵或氯化铵等高纯度产品, 抗污染性强,可在高硬度、高悬浮物条件下正常运行;替代传统的吹脱、蒸氨、磷酸铵镁结晶法、折点加氯法等。

占地紧凑能介集约型高总氮废水处理生化工艺

间歇充氧和连续充氧结合、跌水曝气和强制曝气结合、工程菌快速启动、工 艺元件装配式设计、同步硝化反硝化、能耗和占地优于传统A2O、SBR等,原有系统改造扩容、场地受限的情况等尤其适用。

固废最少量的废水重金属捕捉工艺

扩散渗析方式回收废水中残余杂酸,高浓度重金属采用离子交换回收 ,电解 破除重金属的络合状态,结合效率更高的重金属捕捉剂,尽量减少石灰投加 和混凝剂投加,实现固废最少化的重金属达标排放。

污水厂固废总量最小化的联合生化法

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水解过程、产氢产乙酸过程、厌氧产甲烷过程,配合活性 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在不同有机物负荷条件下的污泥产率特点,尽可能减少水 处理过程产生的生化剩余污泥和混凝化学污泥。

生化剩余污泥超深度脱水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工艺

常压设备,可以成套撬装及移动式处理,将机械脱水后较高含水率的生化污 泥,转化为含水率超低,燃值较高的生物质燃料,处理过程不增加或生成任何有害物质。

含盐废水的组合装置多倍浓缩工艺

根据含盐废水中离子类型的分布,从高密度沉淀、多介质过滤、离子交 换、超滤、纳滤、反渗透、高压反渗透、碟管膜等工艺中进行优化组合,尽量浓缩液相,减少后接蒸发结晶工段的投资费和运行费。

焦化废水达到直排标准的多相混凝工艺

常规生化加混凝处理的基础上,不需新增土建,在原有基础上直接改造, 将处理后的出水由间接排放标准直接提升水质,满足直接排放标准。

油泥清洗及微生物原位降解修复工艺

针对罐底油泥、落地油泥、泥浆钻屑、油污场地等,由清洗工艺和微生 物修复工艺结合,实现油类回收,场地净化的目标。

催化氧化结合强化生化的废水深度处理

采用臭氧催化和电解催化进一步分解残余有机物,提高残余有机物的B/C比, 后接改良型的生物膜法,在高水力负荷低有机负荷的条件下将COD和氮磷污染物等处理到更低浓度,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。

耐盐型生化细菌在废水中的接种增殖及稳定化

运用工程手段均化稳定进水盐分,耐盐工程菌和微生物激活工艺结合,营养 基悬浮床和截留型接触填料,微生物的快速接种增殖及稳定化,解决了中高盐分造成的生化效率低下,稳定性差的问题。

振动膜工艺实现物料浓缩及回用

以振动膜装备为基础,将废料液进一步提浓后回用或者减少外运处置量,减 少企业危险废弃物处置风险和费用;抗污染性能远远优于超滤等常规工艺,并且可以配套其他工艺模块实现产水的净化回用。

设施托管服务

Facility Operation & Maintenance

用户将环保设施委托给专业环保公司代为运营,以单项结算、或单价结算、或承包 期结算等形式,支付相应费用。用户只需监管,不需单独安排企业资源直接管理运 行环保设施。按依照用户托管内容的深浅程度,可以分为三个层次:
承担内容 浅层托管 中层托管 深层托管
化学品供应及投加工作 乙方 乙方 乙方
核心设备耗材供应及人员运维工作 乙方+甲方 乙方 乙方
核心设备耗材及运维费超预算风险 乙方+甲方 乙方+甲方 乙方
非核心设备耗材供应及人员运维工作 甲方 乙方 乙方
非核心设备耗材及运维费超预算风险 甲方 乙方+甲方 乙方
水电气能介费用超预算风险 甲方 乙方 乙方
设备折旧及大修相关资金承担 甲方 甲方 乙方
工业三废处理工作及相关资金承担 甲方 甲方 乙方
行政法规及政策性风险 甲方 甲方 甲方
用户集中企业资源到自己的专业领域,只需少量监管配套,不再花 费过多精力处理环保问题。
合同经济条款帮助用户使环保费用受控,免除资金超预算的风险。
专业公司对环保政策理解更透彻,为用户做最优环保规划,避免重 复投资和无效投资。
专业环保公司的技术可靠性和设施运营管理能力更高,降低环保事 故风险。
专业环保公司可以从系统化角度考虑,通过梯级回用,联合处理等 方式,实现成本最优,避免资源浪费。
可以及时配套用户的产业升级过程,快速响应互动互益。
应用较新较优技术的阻力更小,双方及时共享技术红利。

联系我们



电话:021-54071390(转)

传真:021-54071396

地址:上海市凯旋路3131号明申中心大厦807室(200030)

版权所有:上海未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2044529号. 许可证编号为:沪(金)应急管危经许[2023]203955